技術改造對于生產能力的提升毋庸置疑,但做多少技術改造,技術改造是否值得?這對企業經營者來說,答案卻不容易:在工業4.0和兩化融合成為工業發展潮流的當下,惠州的眾多企業仍停留在工業2.0的階段。
只要把時間稍微放寬,技術改造對企業發展和產業升級的作用都不可替代。然而,一步到位的技術變革,帶來的是對員工、流程、制度等多層面的巨大挑戰,一旦應對不足反而是“甜蜜的負擔”。三力集團執行董事孫秀強的看法可資參考:每個公司的情況不同,一些企業即使一時達不到條件推工業4.0,也可根據自己的條件來投入硬件和軟件的改造,提高生產效率。http://www.whbsgo.cn
日前公布的《惠州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(2016—2018年)》及其行動計劃(以下簡稱供給側方案)提出,在2016年到2018年的3年內推動60%以上規模以上企業開展技術改造,企業技改投資年均增長15%以上。而對于企業技術改造的“成本”難題,供給側方案提出,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的金融支持;積統籌現有專項資金,對企業重大技術改造項目給予信貸貼息支持;用好各級財政投入設立的各類政策性基金,采取股權投資、事后獎補等方式,支持企業增加技術改造和研發創新投入。
1.從粗放到精細,TCL的“逆襲”
在中國彩電業好的20世紀90年代后期,正值CRT顯示器到LCD平板顯示的技術轉換期,TCL卻錯失了3G移動通信和新一代平板顯示技術。
這與TCL此前技術儲備不足有關,與當時國內產業粗放式經營路徑有關,也與國內價格戰的競爭環境有關……然而,原因可以有很多,結果卻只有一個:技術上的局限對企業長遠發展影響深遠。此后多年,TCL與三星等企業的差距進一步拉大。
從彩虹集團跳槽到TCL不久的馮萬良對此記憶猶新:“我們原本想做LCD屏幕,但一個試驗性的屏幕生產線就要幾個億的投入,研發團隊只能從外圍的顯示驅動芯片做起。”
痛定思痛,TCL的掌舵者李東生組建集團工業研究院,馮萬良也加入其中,并依靠技術創新,在2012年左右將全球首臺使用安卓系統的智能電視推向市場。如今,TCL集團的LCD電視銷量全球排名第3、手機全球排名第5、電視液晶面板全球排名第5,在“中國電子信息百強”中位列第四。
同樣作為惠州“名企”的德賽西威,則在生產線的技術升級方面有自己的心得。
德賽西威在惠州的1萬平方米生產制造車間里,AGV自動送料車載著物料在軌道上自動運轉。“生產車間的物料都運用二維碼來管理,不僅自動化,還信息化。”德賽西威制造中心自動化一部負責人孟凱說。
今后5年內,德賽西威還計劃投入數億元、分三期在工廠實施業界的一體化制造信息化管理系統,實現數字化運營的規劃目標,打造汽車電子界工業4.0模范工廠。
日前,惠州市政府發布的《珠三角“九年大跨越”主要指標2016年目標表》中,由惠州市牽頭的項目共有三個,其中之一便是投資目標為1.30億元的伯恩光學玻璃生產惠州基地,主要用于廠房及配套設施建設、購買設備。
2.3年技改,覆蓋六成規模以上企業
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,是供需結構性不平衡的現實問題。技改可以優化產品結構,提升生產效率,然而在經濟“L”型走勢的情況下,企業技改面臨技術和資金的多重阻礙。
惠州版本的改革方案提出,在2016年到2018年的3年內推動60%以上規模以上企業開展技術改造,企業技改投資年均增長15%以上。國際產能合作水平明顯提升,3年累計新增境外投資額約2.42億美元。
值得關注的是,政府的支持方式改變了過去“一補了之”的方式,而是將采取股權投資、事后獎補等方式,支持企業增加技術改造和研發創新投入,還將積統籌現有專項資金,對企業重大技術改造項目給予信貸貼息支持。
對于目前經營困難,但資產質量、市場前景較好的優勢傳統產業企業,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提出,要采取扶持發展的方式,支持企業加快開展技術改造,應用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材料,開發適應市場需求、滿足消費升級需要的產品。
不無巧合的是,不少惠州企業在技術改造路線圖上,2018年同樣是個重要節點。
德賽西威董事長陳春霖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,德賽西威進軍工業4.0,在軟件、信息化硬件、設備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很大,預計到2018年這些投入至少要3億元。
惠州中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海燕夫婦,對于建設智能工廠,已謀劃3年。坐落于仲愷區惠環街道的中城電子,從創業之初的5萬元,發展到把智能電表等產品賣向全球。目前,他們正籌備在東江產業園新建年產值10億元的智能工廠,并計劃2018年以前實現八成工序的自動化和智能化。
主要致力于GPS導航系統、便攜式電子產品的惠州華陽通用電子有限公司,制定了技術改造“三步走”發展戰略,計劃實施“車載電子智能制造系統”、“華陽通用制造車間機器人裝備應用”等一批技術改造項目,并通過對市場訂單和客戶需求的分析,建設車間柔性自適應性、全制程自動化生產線。在“三步走”中,第二步集成智造期將于2017年結束,2018年將是后一個階段——深度融合期的年。
預計在東江產業園建智能化工廠的中城電子公司,目前還在解決資金的問題。黃海燕說,總投資是4億余元,分三期建設,所以資金是現在關鍵的,設備非常貴。公司今后也會考慮到資本市場融資。
資金的問題對一個企業都是為現實的壓力,換個角度看,也可以是強有力的刺激。人力成本的提升,讓技術改造的相對優勢正在日益凸顯。
位于惠陽區淡水街道的勝宏科技(惠州)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車間里,偌大廠房內見不到幾個工人,取而代之的是機器人和智能化的生產線。
“原來需要1100多人的車間,現在進行智能改造后僅需350人,人少了效率卻提升了約48%。”勝宏科技(惠州)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總監張晃初告訴記者,節省下來的人力成本,讓公司更多地投入到研發當中。
需要了解和購買數控切割機、數控火焰切割機、數控等離子切割機、坡口切割設備及定制數控切割焊接專機的用戶,可致電公司銷售電話:13476806014 ,我們將24小時為您提供免費服務,期待您的來電咨詢;也可登錄武漢凱爾貝數控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官方網站:www.whbsgo.cn ;進行查詢和了解,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,您的滿意是我們的服務宗旨!
